訪問量:71 次發布時間:2025-02-24
進一步了解產品詳情,咨詢:15537156339
在環保監管趨嚴與運營成本攀升的雙重壓力下,市政環衛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突破傳統處理模式的高耗能、低效率困境?德森環境全新推出的通溝污泥處理系統,憑借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模式,不僅破解了復雜成分污泥處理的技術瓶頸,更開辟了一條“以廢養治”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成為行業破局的關鍵鑰匙。
通溝污泥是城市排水管網的沉積物,富含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病原菌等有害物質,傳統填埋或晾曬方式不僅占用土地,還存在二次污染風險。隨著“無廢城市”建設推進,污泥處理亟需向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轉型。德森環境的系統通過擦洗分級、多級篩分、固液分離等核心技術,將污泥分解為骨料、細砂、有機雜質等組分,實現資源回收率超60%。例如,分離出的砂石可作為市政工程回填材料,有機物可轉化為燃料或肥料,真正將“污染包袱”變為“城市礦產”。
德森系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模塊化集成設計與智能化控制:
靈活適配:模塊化設備可根據場地需求快速組裝,支持移動轉場,節省基建成本。
高效分離:通過高壓擦洗與多級篩分工藝,有機物分離率高達50%-70%,無機砂石回收率達90%以上。
節能降耗:全流程采用重力流設計,循環用水率超60%,單噸污泥處理僅耗電4.7度、水3.8噸,較傳統方式能耗降低40%。
智慧運行:PLC自動化控制模塊實現“一鍵啟動”,實時監控水、電消耗,減少人工干預,運維成本下降30%。
在南昌模塊化通溝污泥處理示范項目中,德森系統日處理量達數百立方米,污泥含水率從80%降至30%以下,分離出的細砂與骨料直接用于當地道路建設,年節約砂石采購成本超百萬元。該項目驗證了“以廢養治”模式的可行性:通過資源化產物反哺處理成本,企業運營壓力顯著緩解,甚至實現盈利增長。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需達90%以上,而德森通溝污泥處理系統通過低溫壓榨、水處理回用等技術,不僅滿足環保要求,更契合“雙碳”目標。例如,閉環水系統減少污水排放,化學淋洗增效技術降低重金屬污染風險,為市政企業規避環保處罰提供保障。此外,隨著砂石資源緊缺,污泥再生骨料的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進一步拓寬了利潤空間。
德森環境正推動通溝污泥處理與5G、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通過智能云平臺實現遠程監控與數據分析,進一步提升處理效率。未來,該系統有望與污水處理廠、建筑垃圾回收網絡聯動,形成城市固廢綜合治理生態鏈。
鄭州德森環境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