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量:104 次發布時間:2022-03-25
進一步了解產品詳情,咨詢:15537156339
生態環境部實施環境保護法情況
完善相關法規標準制度。新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配合制修訂25部相關法律法規。推動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年度環境狀況報告、排污許可、環境監測、環境信息公開等主要法律制度措施落實,協助中辦、國辦印發《省(自治區、直轄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措施》。每年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壓實生態環境保護法律責任。將落實環境保護法律責任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點。2015年底至2018年,完成第一輪督察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15萬余個。2019年啟動第二輪督察,進一步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依法推進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污染防治制度,依法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強化重點地區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實現固體廢物進口清零目標,累計減少進口固體廢物1億噸。連續兩年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行為專項執法行動,查處危險廢物違法案件1.1萬余起。組織編制《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
加大生態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力度。落實生態環境監督執法責任,清理整頓常年累積的違法違規建設項目64.1萬個。
自然資源部實施環境保護法情況
立足自然資源管理,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組織編制《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等規劃,努力構建“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進“多規合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初步劃定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20.3萬平方公里,涵蓋了大部分陸地生態系統和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促進自然資源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實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嚴格管控圍填海,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健全法律制度,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加強自然資源領域立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生態監測預警,加快建立健全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實施近海生態趨勢性監測和海洋生態災害預警監測。努力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推動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主動履職盡責,積極配合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配合打好藍天保衛戰。組織開展露天礦山排查、歷史遺留礦山核查,全國修復治理歷史遺留礦山400多萬畝。配合打好凈土保衛戰。加大規劃管控和用途管制力度,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和優質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強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未利用地管理。配合打好碧水保衛戰。完成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建設,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助力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
下一篇:如何預防土壤二次污染?
鄭州德森環境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